收起

掌上阜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我要挂号
意见信箱
我要求职
我要进修
志愿服务
返回顶部
  • 技术团队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67号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医院总机010-88398866/68314466 转术后恢复中心

  • 科室简介

阜外医院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医院配备了可与世界接轨的医疗、科研设备,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病见长。尤其是心血管外科,各类手术总量及治疗效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全球最大的心血管外科治疗中心之一。

成人外科中心以各种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搭桥、心律失常外科治疗为主,年手术量近万台,是全世界最大的成人心脏外科中心之一,近年在急重症和晚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心脏移植、心室机械辅助已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血管外科中心致力于各型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是全国最大、世界较大的主动脉疾病外科诊治中心。开展了大量主动脉弓部替换术、象鼻手术、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和I期全主动脉替换术等高难度手术。

成人术后恢复中心即我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中心(简称成人术后ICU),也是国内最大的心脏外科术后ICU,为外科心脏术后患者提供持续加强性的高质量监护与治疗,使患者病情能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和紧急恰当的处理。心外科术后ICU的治疗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先进的治疗理念和各种脏器支持设备的完美结合。

一、历史回顾

1958年中国心胸外科奠基人吴英恺院士创建阜外医院,并积极带领团队开展心胸外科工作,心脏及血管手术的术后监护工作应运而生,此即为心血管外科ICU的前身。伴随着阜外医院心外科的发展和手术量的增大,1973年郭加强教授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心脏外科术后ICU,独立的ICU显著提高了术后患者的安全性。提高了心外科医护工作的质量,为心血管外科ICU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4年底因阜外医院心外科手术量的急剧增加,医院重新筹建了更加现代化、规范化的心外科ICU。1987年4月,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ICU正式重新启用,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术后集中看护。

心外科ICU在胡盛寿院长的领导下成立了成人术后恢复中心,成为一个集科研、教学、医疗、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国内较大的心脏外科术后恢复治疗单元,心外科ICU从此步入了新的起点,成为由专业ICU医护人员对术后病人进行24小时严密监护与精心治疗的现代化ICU,建立了规范化的人才梯队,制定各种术后ICU操作及管理流程,标志着术后ICU的发展进入新的时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人术后恢复中心已成为我国最系统化、正规化的ICU。伴随着心血管外科发展的不断壮大,ICU逐渐形成兼具心血管外科和危重症学科特点的独立学科。

二、中心概况及规模

成人术后恢复中心具有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有一支医疗技术精湛、学术水平突出、科研实力雄厚的优秀心脏重症专家团队和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护理团队。下设本部恢复室、北楼恢复室、二部恢复室。中心共有床位116张(包括本部术后恢复室80张床位、北楼恢复室18张床位、第二住院部18张床位),2016年完成10609例病人的术后监护治疗。共有医护人员374名,目前:科室医师42名,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23名、住院医师14名、规培医师26名,硕士生导师2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医生达到90%;护士306名,其中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2名、护师110名、护士173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护士3名、大学毕业护士50名、专科毕业护士205名。负责完成对瓣膜病、冠心病、成人先心病、大血管疾病各类心脏外科术后的监护治疗使患者术后安全度过恢复期,并对术后的重症患者进行心、肺、肾、肝脏及神经系统等各个脏器的支持治疗。

三、术后ICU的特色及优势

心脏外科手术多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大多数患者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早期会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学紊乱需要进行纠正,术后早期需要精细监护以使临床治疗达到最佳化,围手术期的监护治疗至关重要。心血管术后的重症监护一般以循环系统的支持为主,凝血系统的紊乱及神经系统并发症亦多见,一些重症患者还经常出现重症感染、心脏、肺脏、肾脏、肝脏等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行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多个脏器的支持治疗,需掌握的临床知识技能较广泛,覆盖重症学科各个领域。尤其是以循环功能的监测维护及心脏支持技术见长,在这个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如Swan-ganze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ECMO支持技术、心室机械辅助技术、IABP技术、心脏起搏技术和其他脏器支持技术应用,如血液净化技术-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血浆置换、人工肝技术、纤维支气管镜、肠内外营养支持等系列支持手段。

ICU的最大特点就是“三集中”,即危重患者集中、丰富救治经验的医护人员集中、现代化监测和治疗仪器集中。这里高精尖的监测与治疗技术多达数十项,包括心电监护、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其中CRRT、机械通气和体外膜肺氧合被称为危重病人的“三大生命支持技术”。在医护人员的熟练操纵下,这些冷冰冰的机器、枯燥乏味的技术理论瞬间变为一把把刺向死神的利刃,如虎添翼般地协助ICU医生和护士更好地守护患者的健康。当患者手术结束转入心外科ICU那一刻起,ICU医护人员就接过了心外科医生手中的“接力棒”,尽心竭力、团结协作,使患者得到了最全面的监护和最高效的救治。

四、科研学术

成人术后恢复中心是一支医疗技术过硬的团队,作为学科领军人物张海涛教授于2012年6月率先在国内成立了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和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并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此次会议以“中国心脏重症的发展之路”为主题。

2013年6月,以“借鉴、融合,共同提高”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在济南召开。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成员从心外科、心内科、急诊科、老年科、重症科之中划定出以心脏术后监护、心脏危重症或心脏疾病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等,这些作为我国现代心脏重症学科的基础和范围,有效界定和极大拓展了心脏重症的范围及外延,为心脏重症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基础。并借鉴融合共同提高的概念,开启了专科重症和综合重症共存的时代。

在充分探究了心脏的外延之后,2014年6月第三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以“专注心脏,追求卓越”为主题进行。溯本求源,会议着重探究了心脏重症的学科内涵,通过对心脏重症疾病的具体研究,用专业的数据、具体的案例、实用的知识去发现“心脏重症”的本源,感知人体心脏的运行规律,了解其中人为和自然的碰撞过程,依然是心脏重症学科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随着科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对于心脏重症的影响也愈加彰显了出来。在2015年6月的第四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以“科学改变心脏重症——夯实心脏纵横交错”为主题,打破学科界限进,行了学科内的最大限度融合,使心脏重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016年6月第五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以“智能医疗,更健康的心脏——崭新的医疗革命”为主题,围绕心脏重症领域学科发展现状、人工智能医疗与精准医疗给心脏重症领域带来的重大变革展开充分的探讨与交流,并首次采用网络视频直播、社群图文直播等线上会议的方式,打破地域阻隔,吸引全国近6000名心脏重症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到心脏重症医学新发展的畅想与实践之中。

1、2017年首次在中国提出“心脏重症”这一概念,第一次组织了以心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学科,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临床细分的领域。

2、同年组织起草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四个共识:

① 中国心脏重症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专家共识出,出版于中华医学杂志

② 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共识,出版于中华医学杂志

③ 中国心脏重症心功能不全共识,出版于解放军医学杂志

④ 中国心脏重症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出版于中国循环杂志

3、2016年我中心与深圳市孙逸仙医院合作获得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2017年6月第六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以“健康中国•心脏年”为主题,专注更健康的心脏,聚焦更健康的中国大会,参会人数达5000余人。本届大会全面展现了近年来心脏重症学科发展成果,探讨健康中国建设大环境下心脏重症学科的使命、发展方向和具体实践。

全国心脏重症大会现已连续举办了6年,极大地促进的心脏危重病的学术提高,成为专科重症专业学科最大的学术平台,科学带来了心脏事业的飞速发展,心脏病治疗理念上的更新和进步也加速了心脏治疗的发展,心脏重症医生必然也成为“时代幸运儿”,大会将一如既往的为同道们提供心脏重症领域先进技术、方法的交流平台,重视个体化特性,重视洋为中用、学为所用、不断总结经验,为科学改变中国心脏重症医学砥砺前行!

心脏重症学科的成立,其意义远不止于此。时光流逝,学科发展,历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的召开,更是为全国从事心脏重症专业工作的医务人员搭建起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处于交叉学科位置的众多心脏重症人找到了自己学术的归属感,共同拥有了一个自由广阔的精神家园。

阜外心脏重症团队还首次在全国18个省市分别成立了二级分会和相应的学术组织。心脏重症成为成建制的组织,每年召开年度省市级的学术会议和学会巡讲,累计达50余场。使我国心脏重症这一学科,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对促进、弘扬阜外文化,提高阜外医院的整体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心脏重症整体的学术和全国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随着心脏重症团队建设的不断完善,阜外医院作为国家心脏病中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心脏病中心之一,连续三年实现心血管外科及冠脉介入治疗双双破万例,心脏外科死亡率连续7年保持在1%以下,近5年PCI的死亡率维持在0.1%,远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心脏重症团队所有人员的卓越贡献,离不开他们每一分每一秒的默默付出。对心脏重症患者的救治是整个心脏疾病治疗系统救治水平的体现,在这里的每一次治疗、每一次护理,都将对病人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培训

我中心利用自身的优势,源源不断的为国内同行进行技术培训,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授权的培训项目:

① Swan-ganze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②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技术

③ 经超声导引的血管穿刺技术

同时借助阜外医院的全国培训网培育出来一代又一代的学员,为全国各地术后恢复室的建立、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中心每月组织主治医师、住院医生、实习医生和进修医生的进行业务学习,不断钻研术后心脏重症病例的特点,专家教授会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生的整体水平。在学术上广泛参与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推广、交流先进的心脏术后ICU理念。

每年组织、参与了:中国心脏大会(CHC)心脏重症的分论坛、参与组织重症医学大会的心脏重症分论坛、组织参与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心脏重症板块的学术交流,开辟了心脏重症在线的公众号,推广心脏重症的学术内容以及宣传阜外医院的新技术、新理念,提高阜外在国内同行的知名度,为我国心血管外科术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国际上,与美国的心脏重症组织建立了广泛联系,中国第一次参加美国第十届心脏重症大会,第一次有了我们的声音,杜雨、曹芳芳两位医生应邀在大会上发言,2017年周宏艳医生再次应邀出席美国心脏重症大会并,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

六、展望未来

阜外医院成人术后恢复中心将传承老一代医学专家治学严谨、勇于开拓的精神,继续开拓奋进,成为心脏重症学科领域的中流砥柱。中心全体医护人员愿以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态度、优秀的质量,竭诚为广大患者朋友服务,为心外科术后病人的恢复保驾护航。


附:出版的书籍

1、郭加强:《ICU手册》,1988年

2、郭加强:《小儿心脏术后工作手册》,1992年

3、郭加强:《心脏外科护理学》,2003年

4、张海涛:《成人心血管外科术后ICU诊疗常规》,2016年

5、《心胸重症监护》牛津系列丛书,周宏艳  主译,张海涛  主审,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