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网络成员单位”授牌仪式
近期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组织的“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第二场区域启动培训会”在京圆满召开。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处处长张兆丰,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处杜冰,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阜外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李惠君莅临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美国科学院院士、医疗质量改善研究国际领军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得主、耶鲁大学Harlan Krumholz教授特邀出席会议并做专题报告。科技部和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处陈欣,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助理蒋立新,阜外医院科研处处长唐熠达出席此次会议。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50余家项目参加单位的300余名人员参加了此次启动培训会议。
“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是科技部依托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网络单位资助的大规模多中心医疗质量评价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项目涵盖心血管疾病、卒中、糖尿病、慢性肾病四个领域,通过采用相同顶层设计原则、构建标准化项目数据平台、通用项目数据变量字典、与国际接轨四大疾病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等,旨在科学评价我国四大重大慢病的医疗服务质量现状,确定医疗质量亟需改善的靶点,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四大慢病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为改善我国现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政策制定、行业规范修订等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将基于China PEACE研究所成功建立的科学设计方案、综合管理平台和分布在全国的200余家协同网络单位,其中一半是县级医院,且均为随机抽样产生,能够非常好地代表我国四大类疾病诊疗的整体情况,为建立全国代表性的重大慢病注册登记网络,开展医疗质量评价夯实了基础。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处张兆峰处长指出,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卫生部共同启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协同网络建设工作,是根据对我国当前生物医药领域形势和科技发展需要,为整体推进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加快医学科技成果临床转化和普及推广所作出的重要战略布局。“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对加强多学科、多部门协同攻关,提高研究和转化效率意义重大。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处杜冰介绍了目前医政医管局对我国医疗质量评价工作的政策、策略和主要工作。他希望“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可以在建立国家医疗质量评价中心、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医疗质量评价实施等方面提供重要平台,发挥借鉴和引领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Harlan Krumholz教授介绍了美国如何通过急性心肌梗死国家疾病注册登记体系,甄别出救治最重要手段的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从就诊到血管开通时间(指南规定应在90分钟之内)”被显著延误的最重要因素,据此开展了针对性的质量改善研究和国家行动计划,并由此确立美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质量评价指标,目前全美均据此对各医院的该项治疗进行科学定量评价并向全社会公布评价结果。通过上述做法,使得美国急诊介入治疗的“从就诊到血管开通时间”在90分钟内的患者比例从2003的不足25%,提高到2009年的90%以上,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的30天病死率显著下降。
李惠君书记代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对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大力支持和信任深表感谢,也深感责任重大。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做好本项研究的坚强后盾,为研究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课题负责人李静及高级项目经理严小芳分别介绍了研究的整体背景、设计与组织构架,并清晰阐述了针对每种心血管疾病的登记标准及运行管理要求,详细讲解了研究运行的操作要求。研究组织团队将与协作单位共同不懈努力,相信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一定会结出硕果。
最后,与会领导共同为该项目的全国网络成员单位颁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网络成员单位”牌匾,标志着我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建设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必将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