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胡盛寿,男,1957年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循环杂志》主编,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全面主持医院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事业发展部。联系电话:88398265,传真:68313012。
1982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后历任北京阜外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86年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郭加强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圣文森医院进修心脏外科,1995年回国后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行政副主任、瓣膜和辅助循环研究室主任。1999年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组建卫生部心血管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并出任主任,2006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称号。2009年被选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年被选为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会员,2007年被选为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协会(AATS)会员。2009年被选为《美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JTCVS)唯一一位华人编委。
一、国家“七五”计划开始,师从郭加强、朱晓东教授从事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研究。其主要学术贡献有:
(一)拓展了我国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领域,在国内首先开展了:1.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胸腔镜辅助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世界上首例胸腔镜辅助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二)开展我国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注册登记研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多中心心血管外科的数据库系统,并提出:1.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冠心病外科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证实目前国际常用的危险因素评分系统不适合对我国冠心病外科治疗人群进行评价;2.提出中国人冠心病外科急重症患者危险因素评分系统(sinoscore);3.比较研究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体外和非体外搭桥的远期疗效。其研究论文连续发表在《circulation》及《JACC》等心血管领域国际主流杂志。
(三)连续完成了60例晚期冠心病病人心脏移植手术无围术期死亡。其领导制定的抗免疫排异方案使得我国心脏移植患者五年存活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并体心脏移植,提出了“生物辅助泵”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概念。进行了国际上首个冠状动脉搭桥联合细胞移植治疗陈旧心梗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随机双盲研究。其研究成果被列入美国ACCF/AHA心衰治疗指南。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联合心耳、心肌块移植、大网膜包裹技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病人。提出国人治疗危重症冠心病的共识方案,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二、主持了我国首个有关先天性心脏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完成了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在国际上首创了“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肺动脉闭锁、房间隔缺损合并动、静脉畸形的新技术。在国际上首创了“双流出道重建”(DRT)治疗复杂大动脉转位的新术式。连续3年受邀在美国胸心外科协会(AATS)年会上报道该术式及其临床结果,并受邀在该协会主办的《胸心血管外科手术技术图谱》(Operative Techniques in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一书中发表手术图谱,作为首个中国人发明的手术列入美国医师培训教程。
三、先后主持国家十五、十一五心血管外科学相关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心血管疾病主流SCI杂志上,如《Circulation》、《JACC》、《European Heart Journal》、《Stem Cells》、《J Thoracic Cardiovascular Surgery》、《Ann Thoracic Surgery》等,连续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冠心病外科治疗学》、《临床微创心脏外科技术》、《心脏外科手术集》和《今日心脏血管外科学》等专著4部。先后培养18名博士研究生,5名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与课题:
(1)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临床及基础研究;(2)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学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研究;(3)人工心脏和心室辅助的研究;(4)心力衰竭的预警和综合治疗研究研制;(5)冠心病外科学临床及基础研究。
获奖情况:
1990、1996年分别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医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
2001年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0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2004年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称号
2005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06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